《读经》杂志2018第一期封面
2018 年农历戊戌年。
提到“戊戌”,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120年前的戊戌变法。戊戌也就此被打上了变革的标签。回望120年前的那场变革,不谈道路的选择和具体的措施,我们能看到的是彼时知识分子们对国家富强不懈的追求与热切的渴望。
引领这场变革的康梁二人,都是正宗的儒家之徒。他们怀着一腔热忱,在晚清“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语)”中尝试走出一条新路。不论成败,面对新时代、新变局,儒家都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只是针对不同的问题儒家会有不同的举措。所以,谈变革,说创新,其实儒家是最善于变革和创新的,只是这种创新一定有自己的“本”。创新不代表一定打破传统,背道而驰,相反,把握住传统的精神,在新的时代空间里做相应的变化,这才是真正持久、有效的创新。
然而,百年来,中国走上了一条不断西化之路。从生活方式到教育制度,我们在背离传统中渐渐迷失。百年之后的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实用主义横行。工业化、商业化的大潮下,追求效率,最大化利益正在成为人们心中的天然正确,而言及传统、天道这些名词,却往往被视为保守、迂腐。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几十年之后,渐渐也有人开始反思,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传统去哪了?国家的政策也在不断倡导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中共十九大报告语)。而传统的复兴则必定依托经典,因为其承载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核心精神与价值。
新年伊始,电影《无问西东》的上映引发了人们对于教育和大学精神的讨论,其中关于西南联大的部分再现了民国时期师生的风貌。人们怀念于短短八年历史的西南联大在艰难困苦中孕育出群星璀璨,成果卓著,却忽略了西南联大的辉煌其实正源于当时的师生都还有经典的基础,所以能够“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清华大学校歌歌词)。
如今,为下一代扎下经典的基础,正是当务之急。在这变革之年,我们期待着,经典的回归能有更大的成效。中国人找回自己的精神支撑,大国复兴的路上才会走得更加稳健踏实。
而新年的第一期杂志,我们将目光放在渐渐被中国人遗忘的传统——讲学上。讲学是讲什么?这大概是现在人面对讲学一辞时的第一反应。讲学有什么用?这应该是现在人思维中的惯性思考的下一个问题。
几百年前,阳明的弟子也问过类似的问题:
许鲁斋言学者以治生为首务,先生以为误人,何也?岂士之贫,可坐守不经营耶?
意思是难道学者讲学问就可以不生活了吗?
阳明先生回答:
但言学者治生上,仅有工夫则可。若以治生为首务,使学者汲汲营利,断不可也。且天下首务,孰有急于讲学耶?虽治生亦是讲学中事。但不可以之为首务,徒启营利之心。果能于此处调停得心体无累,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何妨于学?学何贰于治生?
其实,人生之事无不是“讲学中事”,但是以何为“首务”则决定了一个时代的风气与气象。
附:第32期目录
卷首
▐ 推广:一场演讲 百年震撼
▐ 卷首语:天下首务
▐ 微语录
▐ 微资讯
专题
▐ 为人生理想而讲
——季谦先生谈讲学
▐ 讲学的现实两面
——文礼书院讲学活动纪实
▐ 季谦先生的方式
▐ 阳明学在野
——听季谦先生温州讲学随记
栏目
文礼
▐ 原来我也是那个“楚门”
视角
▐ 读经了为什么还要读牟著
践行
▐ 读经老师与“小怪兽”
——如何应对不同年龄的读经学生
▐ 取法乎上,方得其中
——于小学语文课堂践行儿童读经教育有感
策划
▐ 《读经》2017年度回顾
学术
经典博览
文礼书院书单
▐ 中:《说文解字》
▐ 外:《乌托邦》
名画欣赏
▐ 《洛神赋图》
鹅湖撷珍
▐ 中国道统:孔子的传统
经典讲堂
▐ 《论语》的人格世界之七:论“乐”(上)
季谦专栏
▐ 中西方哲学对照略说
——牟宗三先生著作导读第五讲(上)
他山之石
▐ 什么是治学
卷尾
▐ 动态:文礼书院读经师资精进班招生公告
▐ 推介:戊戌 2018 年《读经》杂志征订启事
▐ 画出我心目中的文礼书院
原创文章,作者:文礼书院,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nli.ac.cn/tian-xia-shou-w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