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承 一以贯之——文礼书院戊戌春季讲学报道(三)

2018年4月9日,文礼书院“儒家之大成——先秦诸子与孔孟之教”讲学进行至最后一天。

季谦先生所讲乃是千古以来圣圣相传一脉相承的学问,这学问起自人人内心,一以贯之。

 

早课

 

因为明天部分学员将来到竹里参加文礼书院释菜礼,今天的早课安排了一场关于释菜礼的讲座,由文礼书院礼乐顾问王育良老师讲解释菜礼的由来和仪程。

 

会务同仁列队迎接学员入场

会务同仁列队迎接学员入场

 

王育良老师首先从训诂的角度解释了释菜二字的含义,继而对时令、服饰等细节做了详尽的解说。并通俗而有人情地解释“释菜礼”的含义是摆一桌酒菜招待老师,感念老师的恩情的意义,让大家更容易地了解了释菜礼的含义。

 

王育良老师讲座

王育良老师讲座

 

讲学

 

上午,本次讲学的课程进入到第五讲。前两天的讲学如同一次思维的锻炼,大家都能够尝试用更全面、更深入的思考方式看待问题,对季谦先生所讲也能消化收益更多。季谦先生则继续按照他独有的方式,如盘走珠,学问千变万化,但都不离其宗。

 

先生讲学

 

午后最后半场的讲学开始前,一位特别的嘉宾来到了会场,他就是专程赶来参加文礼书院释菜礼的韩国学者闵庚三教授。

 

闵教授任教于韩国白石大学,在韩国一直致力于儒学的传播,和师兄一起开办一所传统的怀仁书堂,并一直关心中国读经教育的发展情况,也曾经到访文礼书院。闵教授讲述了他与恩师瑞严先生的相遇,这是一次从求学到求道的生命转折;从此,他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把圣人之道传承并发扬下去。而他多年来为此默默的坚守更加让人感佩!

 

闵庚三教授在讲学现场

闵庚三教授在讲学现场

 

闵教授发言后,季谦先生上台开讲,为此次讲学做最后的总结。

 

以下为今天讲学的精彩段落摘录:

 

●我们讲学的特色,其实也是秉承着圣人之教,因为圣人的教导就是从最源头而发,散落在各个角落,面对各种人、事、物,而有许多不同的做法,都给我们教导的作用。这许多做法甚至是说法,表面上看起来是非常丰富,有各种不同的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如果从源头出发展开出去而离其宗,就不是真正透彻的心灵的表现,所以如果透彻的,而且是透彻到底的,它必定是不管如何表现,都是所谓如盘走珠。我们不知道珠会走什么路线,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它必定不出此盘,一定还在盘子里面。所以如盘走珠,珠在盘中,不知其所往,然必不失此盘。

 

●什么叫经?经是经常之道,天经地义,永垂不朽,源远流长。这样的书,这样的著作,背后的主人公一定是通彻于天地人生之道的人。通彻于天地人生之道者,我们称为圣人。圣人所作,也就是圣人所传的书我们称为经。

 

●如果这个声音真的是从天而来,而且符合天的规律,其实就符合我们人性的规律,就符合我们耳朵听觉的规律。而我们耳朵有听觉的规律,听到合乎天理、合乎天的规则的声音,这样,我们耳朵的听觉跟这个声音合拍。合拍的时候,你几乎陶醉其中,叫做忘我。当你忘我的时候,那个声音,你听起来也好像没有听到,那时候的心灵是一片的沉静,里面有无限的丰富,无限的深远。在这一刻当中,你似听非听,刚刚好,这时心中产生的感受叫美。

 

●人生之道只不过是天地之道,人间的学问只不过是从人性而发的学问。如果离开人性,就没有学问,或说就不是学问,是非理性的学问,它对人生是有妨碍的。对人生有妨碍,因为它离开天德天道,这个是立刻可以看出来的,有眼者都能看到,只是我们现在“瞎”了眼,不知道好坏,不知道高低,这个时代就乱了。

 

●陆象山说,此道只有硬脊梁的汉子才担得起。你的脊椎太弱,担不起来的。又说,此学是刀锯鼎镬的学问。刀子锯子,鼎就是锅子,镬就是浅的锅子,鼎镬就是煮汤的,刀锯就是割。什么叫刀锯鼎镬?就是上刀山下油锅。圣人之学是叫你上刀山下油锅的。谁要去呢?没有人要去的。这些讲话都是对人生有无穷的悲悯,我们要这样认识这种学问。你不要认为,圣人之道容易,君子之道容易。

 

有人说,我读经了,读《论语》了,我要学经典。学了两三天:我都已经学经典了,还没有人尊敬我!(先生笑,众笑)你要知道,刀锯鼎镬,你不是来享受的,“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朝闻道,夕死可矣”。所以,对于这种学问要有敬畏之感,这个态度立不起来,你读不了书的,读来读去,还是口耳之学,耳朵听一听,嘴巴讲一讲,没有到心里去。所以,读书要读到自己身上来,要切己,真真切切打中自己,要浃洽,跟自己的生命融合为一,圣道就是你,你就是圣道,圣在心中,目击道存。

 

●我从头到现在,从来没有去推尊经典,只是教你回归人性。哪里有人性,你就推尊哪里,刚好经典就是人性。所以你推尊人性就是推尊经典;你推尊经典,只是推尊人性。

 

●我们要及时地反省一下,社会的反省来自于每个人自我的反省,如果每个人反省了,社会一定就反省了。如果社会不反省,每个人自己也要反省。社会的反省,佛家称为共业,共同的业力,共同的方向,共同的人生、命运;而每个人自己的人生的选择,人生的方向,叫做别业。共业的力量很大,往往影响别业;但是如果别业能够撑得起来,就可以不同于共业,在共业中走出别业。

 

●在整个社会不理性的时代,我们还是可以自己有理性。所以在一个非理性的时代,每一个人还可以走自己特别的路,走自己理性的路。你又影响别人或影响下一代,要走特别的路,走正当的路。久而久之,别业都改了,共业也就改了。

 

季谦先生

 

●假如孔子来到现在的中国,看到中国的情况,就会说“庶矣哉”,再过几年,会说“富矣哉”。假如弟子这时问孔子“中国该怎么办才能一步?”孔子一定说:把教育办好。假如弟子头脑再灵光一点,问孔子“怎么把教育办好呢?”孔子就会说:“读经啊!”

 

●圣人永远不失望又永远知道其艰难,永远知道其艰难又永远不失望,这叫做“忧患”。

 

文字整理:杨迎 尉霞玲 刘卓(未经季谦先生修订)

 

结语

 

三天的讲学看似时间很长,但经过之后又感觉恍如一瞬。季谦先生引经据典,滔滔不绝,逻辑清晰,论证严密。

 

季谦先生说,真正的学问必定由道发出,他讲了很多话,但他其实只讲了一句话。人生就是要向往于道,最终回归于道。

 

至此,为期三天的”儒家之大成——先秦诸子与孔孟之教“讲学活动圆满结束,明天文礼书院将进行戊戌春开学释菜礼,敬请关注后续报道!

 

(编辑:子正    摄影:华生 王亮)

原创文章,作者:文礼书院,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nli.ac.cn/jiang-xue-bao-dao3-2018.html

(0)
上一篇 2018年4月25日 下午3:08
下一篇 2018年5月3日 下午5:5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文礼平畴公众号
文礼书院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