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地兮同寿 与日月兮同光|​文礼书院壬寅端午祭

文礼书院作为立根立本于中华经典文化的文化教育机构,每年则在端午节当日举办系列文化活动,以诚恳之心表达对中华民族古圣先贤之敬仰与追随,以亲身践行的方式传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祭屈子、悬蒲艾、制香包、投角黍、沐雄黄、演诗会“等一系列活动构成了“文礼书院端午祭”的主要内容。壬寅五月初五(2022年6月3日),时值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文礼师生于竹里溪畔举行了“文礼书院壬寅端午祭”。所有活动方案计划与实施都由文礼学子全部负责,文礼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赞助支持了本次活动。

 

 

自2008年起,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传统节日,蕴藏的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也描绘着文化的共同底色。端午节始终氤氲着浓郁的历史气息、厚重的人文情怀和深刻的伦理内涵,不断渗透着丰富的精神文化,给我们以醇厚绵长的心灵滋养,给民族以生生不息的动力。“

“光明网”2022年6月2日刊文

 

文礼书院作为立根立本于中华经典文化的文化教育机构,每年则在端午节当日举办系列文化活动,以诚恳之心表达对中华民族古圣先贤之敬仰与追随,以亲身践行的方式传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祭屈子、悬蒲艾、制香包、投角黍、沐雄黄、演诗会“等一系列活动构成了“文礼书院端午祭”的主要内容。壬寅五月初五(2022年6月3日),时值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文礼师生于竹里溪畔举行了“文礼书院壬寅端午祭”。所有活动方案计划与实施都由文礼学子全部负责,文礼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赞助支持了本次活动。

 

端午前一天,文礼各部学子亲手缝制了近七百个香囊并制作了祭礼中投祭的角黍五百五十余枚。

 

文礼各部学子亲手缝制了近七百个香囊并制作了祭礼中投祭的角黍五百五十余枚。 文礼各部学子亲手缝制了近七百个香囊并制作了祭礼中投祭的角黍五百五十余枚。2 文礼各部学子亲手缝制了近七百个香囊并制作了祭礼中投祭的角黍五百五十余枚。 文礼各部学子亲手缝制了近七百个香囊并制作了祭礼中投祭的角黍五百五十余枚。 文礼各部学子亲手缝制了近七百个香囊并制作了祭礼中投祭的角黍五百五十余枚。 文礼各部学子亲手缝制了近七百个香囊并制作了祭礼中投祭的角黍五百五十余枚。 文礼各部学子亲手缝制了近七百个香囊并制作了祭礼中投祭的角黍五百五十余枚。 文礼各部学子亲手缝制了近七百个香囊并制作了祭礼中投祭的角黍五百五十余枚。 文礼各部学子亲手缝制了近七百个香囊并制作了祭礼中投祭的角黍五百五十余枚。

 

文礼书院农业部职工捆扎菖蒲和艾草。

 

文礼书院农业部职工捆扎菖蒲和艾草

 

两个校区的学子精心绘制了端午板报。

 

云湖校区学子绘制的端午板报

云湖校区学子绘制的端午板报

 

竹里校区学子绘制的端午板报

竹里校区学子绘制的端午板报

 

端午祭海报

 

端午当日,天公作美,连绵多日的梅雨忽然在清晨停下来。文礼书院各部师生、教职工及家属,分别从云湖和竹里校区出发,在院长季谦先生的带领下,众人手持菖艾身佩香囊前往竹里溪畔,竹里乡蓝冬贞乡长和党委委员张可可也身着传统服装加入到端午祭祀的行列中。

 

午时前,众人陆续到达预定祭祀地点并在书院学子的引领下有序站列。

 

有序站列1 有序站列2

 

午时(11点)至,祭屈子礼正式开始。通赞唱:“吉时到,壬寅端阳,文礼书院师生行祭故楚三闾大夫屈夫子之礼,排班。”通赞、执事、与祭、陪祭与主祭、读祝就位班齐后,众人齐唱屈夫子千古名篇《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

 

唱诵毕,执事燃香奉与主祭,主祭拜祭屈夫子。

 

主祭拜祭屈夫子 主祭拜祭屈夫子2

 

献爵环节。执事酌酒奉与主祭,主祭献,酹酒于地。

 

酹酒于地

 

献爵毕,全体与祭者遥拜屈夫子,以致其诚敬感怀之意。

 

全体与祭者遥拜屈夫子

 

全体拜祭毕,祝官读祝。祭文由书院学生撰文并书写。

 

祝官读祝 祝文

 

壬寅端阳祭屈子文

 

维圣元二五七三年,西历二〇二二年,岁在壬寅,端午之日午时,文礼书院师生荐馐竹里溪畔,谨以香草角黍之奠,遥祭沅湘屈子之灵。后先生之千祀,求先生于汨罗,敢竭鄙诚,伏唯不具,其辞曰:

 

高阳苗裔,伯庸之孙,

雅持嘉名,香草美人。

如圭如璧,果精果真。

勤修内能,用志不分。

秋兰为佩,杂椒与桂,

留夷揭车,薜荔芳蕙。

遵道得路,矫贯落蕊,

冀身贤则,永矢无悔。

逢时不幸,世事零丁,

楚政陵夷,中情不听,

鸾凤流落,鸱枭飞腾。

旻天号泣,作离骚经。

醉国独醒,乱世豪雄。

汩罗沉堕,揭彼清忠。

芝兰虽折,其香郁蓊。

流芳不尽,千载攸同。

呜呼屈子,洋洋上上,

文礼诸生,拳拳钦仰。

角黍投鱼,用安灵爽,

遥祭如临,公其尚飨。

文、书|潘震

 

读祝毕,众人齐唱拉丁文古曲“竞渡之歌”(拉丁文中称为“水手之歌”,季谦先生命名为“竞渡之歌”),这是传统端午节活动中“龙舟竞渡”之新时代发扬。端午时节“赛龙舟”活动中最重要的两种说法是,一是表现屈子投江后,人们争先恐后划船追赶拯救;一是据闻一多先生考证划龙舟之习俗早在屈子投江前千年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2009年,端午节正是以“Dragon Boat Festival” (龙舟节)的名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首先以“龙舟竞技”的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龙舟锦标赛已在全球各国举办了14届,2021年在东京奥运会上龙舟首次成为奥运表演项目。 “龙舟竞渡”是烙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端午符号,积淀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代表的是传统文化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文化瑰宝。身为中国人,我们由衷地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正如季谦先生曾经在《一场演讲 百年震撼》中所讲:“既然我们这个文化是有意义的,纵使我是美国人,我也要来复兴中国文化;纵使我是外星人,我也要尊重中国文化。“ 所以文礼书院的端午祭中特别以拉丁文的“竞渡之歌”与端午龙舟竞技相呼应,以此作为中华传统在此中西方文化见面当代的继承与发展。“文化自信,前提是文化自觉,让传统节目有更多的文化创新,这是满足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诚意和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敬意……立足本土,紧跟时代,善待传统……重新诠释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中国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愈发充盈、生动、亲民。 “ (“光明网”2022年6月2日刊文)季谦先生对此曲曾有说明:“此‘竞渡之歌’表现了一种大家齐心共渡、利涉大川的精神,大家唱这首歌的时候要想到大家合力,所有的事业,文化的传承,道业的永续,都是要很多人合力在做的。” 文礼师生在端阳之节唱诵这首古曲,似乎跨越了两千多年的时空,与屈夫子那坚贞不屈、百折不回的爱国精神遥相呼应,也表达了文礼诸生融贯古今、会通中西的坚定志向。

 

唱诵毕,焚祝望瘗。

 

焚祝望瘗 焚祝望瘗

 

望瘗毕,祭屈夫子礼成。主祭投粽与香草至河中,其余与祭者随之投粽与香草。

 

投粽与香草 投粽与香草

 

沐雄黄

 

沐雄黄 沐雄黄 沐雄黄 沐雄黄

原创文章,作者:文礼书院,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nli.ac.cn/duan-wu-ji-2022.html

(1)
上一篇 2022年6月1日 下午5:19
下一篇 2022年6月15日 下午3:3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文礼平畴公众号
文礼书院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