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礼常谈 | 趁春光明媚,醒过来!

编者按:在文礼书院的课业与生活,无论大小,院长季谦先生必给学生以随机指点。本篇为一次拜圣训勉时季谦先生随机指点学子的讲话实录。

 

我们文礼书院在起初的时候,是没有“周末”的,尤其2013年在北京刚开始的两年,学生很少,每天都是一样,如如然,就这样。2015年来到了竹里,学生渐渐多了,同学们渐渐有些要求,于是有了“星期天”,而到了现在,星期天的节目好像越来越丰富,看起来,有些人整个星期天的注意力都不在书本上了。

 

当然啊!学习并不一定只在书本上,那自由的时间不仅是令人愉悦,而且也是有所长进的——是可以这样说,但如果认为平常上课是按规定而不自由的,要由自己安排的时间,才是自由的,而有了自由,就特别高兴——这就有点问题了。因为,所谓“自由”,是相对的,假如平常也不感觉拘束,那他就不会热切地想要去追求所谓的自由,他是保持如如,永远都一样的——永远都一样,不是永远都一样地沉闷,而是永远都一样地活泼。阳明曾以“叩钟”做例子,说“未扣时原是惊天动地,既扣时也只是寂天寞地”,这就是周濂溪所谓的“动亦定,静亦定”,这叫“如如”。所以,你最好不要分得太清楚,分什么时候你是被规定了,什么时候你可以自由多一点。我一向都希望大家有这种“动亦定,静亦定”的涵养——我看有些同学渐渐已有一种如如的味道了。这样的人,纵使给他许多的“休闲”时间,他也愿意拿来做学习。那像这样的人,他的长进就在无形之中“超群”,一天两天看不出来,一个星期两个星期还看不出来,半年一年,就有明显的分别了。我不是教大家“攀比”,你们来书院,本来就是为了“进德修业”,那是每一个人自己的事,你要自己下“功夫”啊,因为别人不能替你做啊。每一个人要明白自己来这里为了什么?要明白现在自己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这就可以“下工夫”了。有些同学或许年纪比较小,或许是刚进书院的,还有即使进书院也久了,年龄也大了,但他的心灵不曾明白过,他没有反省过——这三样人,都是糊涂的。糊涂,就一天过一天,你现在对不起生命,生命将来也会对不起你。

 

不过,我也不是要你一定要显出某种“刻苦”的“罗汉相”——罗汉也有乐的,但大部分都显苦样子。我不是要叫你“受苦”,儒家追求的心境是“平和中正”,如果心灵平和中正,诚于中就形于外,他的面貌——也就是气象,其生色也,必会睟于面、盎于背。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环境里,接受这种熏陶,体会人生,认识自我,放开眼界,看看天地,想想历史、文化、民族、世界,你就会知道你的功课在哪里,你就不会有受限与自由的区别。

 

一个曾经做过工夫的人,沉潜用功既久,他的心灵有多清明,他的志气有多高远,他的见识有多深切,他是自己可以知道的。而且他既能自知了,也同时可以知人,可以看出别人的境界在哪里——所谓的“境界”一词,本来是指外在的环“境”和外在的世“界”,但现在不是外指的,而是内指的,是指心灵的世界,那个世界好像是虚的,但对一个有过心灵修养功夫的人来说,那虚的世界也是真实的,而且也是很明白的。

 

你一定要有这种明白,你才会了解你现在在追求什么,你才会了解你现在追求到了哪个地步,你才能了解古人所说“心性”的意义。这时,人生会有一种“醒过来”的感觉,你才打开了朱熹所谓的“梦觉之关”。你不要一直在梦中了,你要醒过来!醒过来,似乎是可遇不可求的,你也可能在不经意之间,忽然醒过来。但是,你一定要平常就这样去思考,去追求,去向往,才比较可能醒来,醒来的机会才比较多。要不然,芸芸众生,滔滔者天下皆是,有几个醒过来的人?

 

今天,是所谓的“星期天”,趁这个春光明媚的早上,阳光这么好,我有感而发,与大家共勉。谢谢各位!

 

时间:2019年3月10日

地点:文礼书院教室

主讲:王财贵

录文:吕静颖、侯信祐

修订:王财贵(2022年05月09日)

录音:张天泽

原创文章,作者:王财贵(季谦先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nli.ac.cn/chen-chun-guang-ming-mei-xing-guo-lai.html

(6)
上一篇 2023年1月23日 下午9:23
下一篇 2023年1月30日 下午3:4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文礼平畴公众号
文礼书院视频号